痛別袁隆平!他關心的山西雜交小麥有了新突破72
來源:綜合央視新聞、新華社 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 袁隆平,“雜交水稻之父”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,被譽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。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,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,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“南優2號”。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,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。20多年來,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,分別于2000年、2004年、2011年、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.5噸、12噸、13.5噸、15噸的目標。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,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.7公斤,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.06公斤,全年畝產達1530.76公斤,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。 “發展雜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。為了實現這一宏愿,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。目前,雜交水稻已在印度、孟加拉國、印度尼西亞、越南、菲律賓、美國、巴西、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,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,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。 2020年,山西雜交小麥“結新果” 據2020年新華社的公開報道:經反復試驗,不斷改進,到2020年第二代‘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’的創制工作圓滿完成,相比第一代,第二代‘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’的雜種優勢更強,恢復性更好。運城市藍紅雜交小麥研究中心主任馮樹英講,第二代‘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’繁育的小麥植株葉形直立向上,能夠實現更好的光合作用,此外第二代的結實率更高。 “截至目前,F型三系雜交小麥研究與應用項目已經通過了科技部驗收,標志著F型三系雜交小麥科技攻關主要環節已經完成?!瘪T樹英表示,下一步將大規模開展強優勢小麥雜交種選育和測定,力爭盡快選育出適合不同生態區種植的高產、優質、高抗的雜交小麥新品種,實現三系雜交小麥的大面積推廣。 |